劳模工匠对党说丨张福成:“双碳”路上的高校未来


张福成,男,1964年8月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十二、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华北理工大学校长。2002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 2009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4年获河北省“高端人才”(院士后备)称号,2017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20年获得第十三届光华工程科技奖,2021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入选中国工程院2021年院士第二轮评审候选人名单。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这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今后教育事业发展提出的根本遵循。

我所在的华北理工大学,地处渤海明珠——曹妃甸,在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培养、钢铁工业绿色转型发展和唐山市实现“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中责任重大。

张福成(右一)正在给学生们讲特殊钢材冶炼设备操作方法。张硕 摄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早日实现钢铁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高校角色不可缺席。

华北理工大学因矿冶而生、依钢铁前行,坚持以创新思路谋划先行示范,积极实施碳中和行动计划,成立全国首家钢铁碳中和学院,加速构建与“双碳”战略相匹配的学科专业体系、人才培养高地和科技创新平台,推动形成校地校企服务、低碳文化传承和国际合作交流新格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创新体系,在全省率先启动河北钢铁实验室筹建工作。

张福成正在进行钢铁材料样品成分分析测试。张硕 摄

针对钢铁领域中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的关键科学问题,我们全力打造“四平台一智库”,推动钢铁工业绿色智能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以更加强烈的担当扛牢地方高校的使命。

近年来,我带领先进钢铁材料制造与加工团队,围绕长寿命轨道钢、关键基础零部件用钢、高端耐磨钢的冶炼、制造和加工关键技术,与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宝桥集团有限公司、河钢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开展研究,开发了高锰钢辙叉与高碳钢钢轨异质焊接技术,为高速和重载铁路运输节能降碳做出了贡献;发明了系列纳米贝氏体新钢种和热加工技术,制造出我国第二代贝氏体轴承;开发了超高强度贝氏体耐磨钢及其热加工技术,推动了高端耐磨钢板制造技术的发展。

航拍华北理工大学校园。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系统阐述,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我将以履职尽责、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为加速构建钢铁工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贡献力量。


总策划:张国栋

策划:张喜怀

监制:张光明

统筹:孟小昆 冯立华

编导:赵骥 

摄像:张海兵 曹岩

制作:刘翀 曹杰 杜宇昕

海报:冯立华

品牌图片
责任编辑:冯立华

打开App阅读原文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