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022年2月4日晚8点,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举行。这个历史时刻,标记着冬奥会第一次来到中国,标记着北京成为世界首个双奥之城,也标记着冬奥会与传统春节的不期而遇。百余年前的中国人,曾有过一个“奥运三问”:“中国何时能派代表赴万国运动大会?”“何时能于万国运动大会时独得锦标?”“又何时能使万国运动大会举行于中土?”一百多年后,这些问题都被一一解答,而且是一种更圆满也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不到20年时间,中国举办了两届奥运会。爱琴海与长江黄河,直线距离超过7000公里,然而奥运会与东方大国的“缘分”却是如此深厚。对奥林匹克理念的认同,对人类文明交流、团结的渴望,也非常自然地融入了这个五千年文明古国的精神世界。中国人对奥林匹克的追寻,和这个民族饱经忧患的近代史有关。中国人格外理解以邻为壑、敌意充斥的危害,格外认同世界大同、美美与共的价值。这种源自于传统哲学与历史经验的智慧,与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是深度共鸣的。东西方文明在这些关涉人类文明存续的关键问题上,本就逻辑互通。这段时间,“一起向未来”的旋律在人们耳边频频响起。这句简洁有力的北京冬奥会口号,恰恰也折射着一种“人类视野”:我们必须携起手来,去锚定未来的方向。尤其在这个逆全球化思潮泛起、疫情仍在持续的当下,我们更需要借这场体育盛会去思考一个哲学命题——我们该用什么样的姿态去实现“明天会更好”?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曾说:“奥运会将连结世界,我们总是因为团结而强大。”冬奥会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契机,让人们放下隔阂与戒备,享受纯粹的体育,欣赏人类的力量之美,真诚地感受彼此的善意。冬奥会在此时到来,恰如其分。在这个冬天,全世界都会在北京遇见电掣风驰般的冰雪竞技,遇见新桃换旧符的春意盎然,遇见世界运动员欢聚一堂的其乐融融。在开幕前,一个小小的插曲也在预示着冬奥会带给全世界的“心理调适”:冰墩墩受到全世界热捧,四处是“缺货”的提示;许多运动员拍摄视频记录自己和冰墩墩的亲密互动,日本记者甚至在镜头前拉开衣链去展示自己购买的冰墩墩周边。一个萌萌的吉祥物,就让人们一同进入了“可爱模式”。冬奥会的感染力也于斯可见,人们在这个场合,本就该回归一种朴素、原初的自然状态,彼此传递着友善与快乐。仅从这个角度看,体育政治化的操弄就是不合时宜的,也是不得人心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谁能拒绝体育运动的真诚邀约呢?又何必拒绝加入欢聚的盛会呢?随着冬奥会的正式开幕,可以预见的是,接下来一场场精彩的赛事将会持续刷屏。冬奥时间,那些爆发的力量与优美的体态,热烈的欢呼与真诚的鼓励,振奋的胜利与体面的失败,将让人类全身心地沉浸体育赛事里,沉浸在彼此加油鼓劲的温情里。北京冬奥会,带给全世界的是无限惊喜,也是坚定信念:冰雪之寒,我们可以起舞;山海之隔,我们可以相聚;文明之别,我们同样可以彼此欣赏、相知相拥。(来源: 红星评论)
责任编辑:米若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