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岩土工程专业的一名硕士研究生谢某因心源性猝死,永远倒在了学校自习室里。经了解,2021年5月初,谢某报知导师去医院就医,导师询问了就医状况,谢某没有向导师反映其患有疾病的问题。此后,导师未曾接到过谢某请假回家的申请。事发后,其导师董某坚称学生的去世与他无关。(12月9日《北京青年报》)
“延毕研究生猝死自习室”的新闻很快上了热搜,在为生命的逝去惋惜的同时,研究生导师制的扭曲是必须反思的话题。
从死者的聊天记录中,我们了解到陌生的他与事件更多细节:34岁,正在上研三的谢某,每天都有干不完的工作,除了导师课题组的诸多事宜,更多的是导师的个人事务,打扫办公室、给老师送烟、取资料、烧水等。
更令人更愤怒的是,由于导师项目还未完结,本已完成了学校的毕业要求,可以准时毕业的他,卡在了毕业论文的二辩,因此毕业也延期半年。“我现在一个人就是一支军队”,谢某向朋友倾诉,他被医院检查出“冠心病心律不齐”,想请假回家写论文却没有被同意。对于导师安排的任务,谢某几乎没有拒绝过。
导师制的重要价值,是通过师生共同学习、研究,“点燃”学生的潜能,不是凭借导师的身份,对学生呼风唤雨,召之即来。导师和研究生的关系,应以学术为核心进行展开。学生要从导师那里学到更多的学术科研能力,导师要帮助学生提升科研水平,做出更多的科研成果,完成毕业设计,而不是学生为了顺利毕业,被迫成了导师的保姆,时间和精力被导师的私事过多占用。
无论如何,要让导师制回归本义,改善研究生“打工仔”式境遇,培养研究生和导师之间和谐、互助的良性师生关系。
(来源:红网)
责任编辑:米若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