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精神蕴含着深厚的为民情怀 | 长城评论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特约评论员 吕海峰

1948年5月至1949年3月,中共中央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办公,这里成了党中央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由此诞生了伟大的西柏坡精神。西柏坡精神作为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的传承和升华,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其核心之一,就是涵育着中国共产党人深厚的为民情怀。尽管岁月飞逝,但这种为民情怀却始终绽放着耀眼的思想光辉和时代光芒。

6月13日,参观者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会址参观。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早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初,就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西柏坡时期,人民解放军不断发展壮大,但实力同国民党军队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即使是这种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我们还是取得了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的胜利。究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我们获得了广大人民的支持。正如当时一首广为传唱的民谣:“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至今,西柏坡纪念馆里的那辆手推独轮车,还在悄悄地诉说着这一切。

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西柏坡时期,在1948年召开的九月会议上,党中央明确提出,即将建立的政权性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要求各级政府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各级政权机关都要加上“人民”二字。也正是因为我们更加坚定的坚持人民立场,才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赢得了革命的最终胜利。正如这一时期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自颁发之日起,就使亿万农民获得了最大利益,让“耕者有其田”的千年理想成为了现实,进而促使他们迸发出了让人为之惊叹的参军参战热情。从此,伴随着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中国共产党迈开了“进京赶考”的步伐,盼群众之所盼,急群众之所急,努力带领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

今天,虽然中国已经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但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在奔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漫漫征途中,我们永远离不开西柏坡精神,其中的为民情怀永远都是我们前进路上,克服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法宝。为此,各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仍需继承和发扬西柏坡精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谱写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壮丽史诗。解难题、攻堡垒、闯新路,争当新时代的奋斗者、开拓者、奉献者。

旗帜指引方向,精神穿越时空,西柏坡精神蕴含的是永不褪色的为民情怀。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在一次次的历史性考试中都要经受人民的考验。我们唯有把西柏坡精神研究好,继承好,落实好,真正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


责任编辑: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