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消费者“曝得起光,给得起差评”

近日,北京一位郑女士因发布“从伊利乳酸菌冻干酸奶中吃出虫子”的视频,而收到多个不明身份人员的恐吓、威胁信息,被要求删除相关视频。随后,伊利集团声称公司没有人发布过“死亡威胁”,会继续积极配合调查处理此事。消费者享有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监督的权利,郑女士在网上通过视频如实反映食品问题的做法无可厚非,且受到法律保护。而恐吓、“死亡威胁”是蛮横粗暴的侵权手段。不论是谁发了“死亡威胁”,都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

近年来,频频出现消费者的监督权被侵害的事例。点外卖给差评会引来“上门死亡威胁”,网购也会因给了差评而遭到店家的威胁,“谁敢给差评”成了消费者无力的吐槽。

“威胁”背后,是有关经营者对于来自消费者的曝光与“差评”的恐惧,实则反映了部分企业自身产品质量不过关。拿不出质量过硬的产品,自然在销售中如履薄冰,担忧产品问题会因消费者的检举而暴露,索性以威胁、恐吓的手段“封口”。为了谋取利益而不惜铤而走险,这背后是有关企业对于诚信经营原则的漠视。针对合法检举的恐吓威胁,只会让企业在消费者面前撕破脸皮,颜面尽失,丢失信任。

威胁消费者的行为背后,体现着消费市场中人们对“评价”的盲目崇拜。互联网时代,个人的购买习惯开始受他人的影响,“种草”“避雷”等购买态度的形成,往往来源于网络上别人分享的购买经验,而不是自己的购买经历。“直播带货”为全民制作了一张张“商品必买单”与“商品避雷单”,许多人慢慢在消费过程中放弃自己独立选择的权利,比起自己的判断还是更相信别人对产品的评价。因此,人们对产品的“评价”也成了影响产品销售额的一大因素,不少生产者也正是注意到了这一点,在销售过程中格外注意消费者的购买反馈,尤其对曝光与差评保持关注,更有甚者不惜丧失底线也要消除差评,保证较高销售额与利润。

因此,有关企业应该担起诚信经营的大责,保证每一个生产环节的质和量,以合格的产品质量换来消费者的信任。相关部门也应当加大监管力度,重点整治“威胁”乱象,保障消费者对商品的监督权。只有消费者有了“曝得起光,给得起差评”的底气,消费市场才能涌现更多有质有量的良心产品。

(来源:红网)


责任编辑:刘赛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