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满目,田园风光处处。
多年来,秦皇岛市始终遵循绿色发展理念,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到突出位置,在精准、精细和广度、深度上下功夫。
2021年,中国共产党秦皇岛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明确了建设一流国际旅游城市的奋斗目标,提出要加大美丽港城建设力度,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山水林田湖海沙系统治理,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保护和擦亮秦皇岛生态品牌。
绿水青山看河北。绿色,正成为秦皇岛市建设一流国际旅游城市的生态基础和梦想底色。
“河湖长制”让河清岸绿景美
第一站:戴河生态园
依河而建的戴河生态园位于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西侧,这里水流清澈,河岸边绿树成荫,河流中经常可以看到白鹭、野鸭追逐嬉戏、争相觅食。
水清景美得益于秦皇岛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更得益于“河湖长制”对域内水域环境强有力的呵护。
“‘河湖长制’是保护河湖环境的重要载体和平台。自实施以来,针对长期以来形成的一个个水生态‘顽疾’靶向发力,通过陆海统筹、河海兼顾、上下联动、协同共治推进水环境治理制度化、一体化、法制化、普惠化,地表水质优良比例和入海河口断面达标率分别从2018年的60%、63.2%提高到2020年的80%、100%,这是一个可喜的答卷。”秦皇岛市河湖长服务中心主任宋士迎说。
石河水清岸绿风景如画。
2015年,秦皇岛市在全省率先推行河长制,按照“治海先治河、治河先治污、治污先治岸、治岸先治源、根本在治人”的工作思路,构建了“河长牵头、党政齐抓、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河长制体系;2019年,秦皇岛市在全省率先成立河湖长制工作领导小组,河湖长制体系不断加强。从河口到源头、从干流到支流、从岸上到岸下,各级河长用脚丈量、不落一米,常态化踏查分包河流,确保流域内每一片区域都有人管、管得住、管得好。
戴河生态园尽显生态之美。长城网记者 武佩剑 摄
宋士迎说,“河流、湖泊治理是一项‘久久为功’的工作,必须要持续发力。山水林田湖海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必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才能从根子上破解水生态环境问题。秦皇岛市以落实河湖长制为契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节能减排,加强生态建设、生态治理多管齐下,既切中要害、聚焦源头突破,又整体统筹协同、系统治理,生态系统内外‘两手抓’‘两手硬’,为全市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留足生态空间、绿色空间。”
钢铁公司华丽转身 “速度与激情”在这里上演
第二站:秦皇岛首钢赛车谷
秦皇岛市郊5公里,有一处全省赛车运动产业的旅游新地标——秦皇岛首钢赛车谷。这里有世界上第一条穿梭于冶金工业厂区的国际专业汽车赛道,这里有世界规模最大的卡丁车场馆。
走进园区,一辆辆专业赛车飞驰在废弃的工厂车间之中,马达的轰鸣声让现场观众热血沸腾。专业赛车手郭国信说,“这个赛道很有特点,很有年代感。”有了工业元素的加持,这里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赛车爱好者。
首钢赛车谷赛道航拍。
首钢赛车谷的前身是首钢集团下属全资子公司——首秦金属材料公司,曾经年产260万吨钢,年产值百亿元。为了服务秦皇岛打造一流国际旅游城市的功能定位,2018年,首秦公司主动转型升级。
首钢赛车谷党委书记、董事长沈一平说,“中国赛车运动正处于蓬勃发展的上升时期,汽车保有量仅次于美国。这么大一个汽车大国,汽车文化必然要起来。所以我们决定要打造一个以汽车运动、文化为主题的旅游园区。”
首钢赛车谷是国内工业项目成功转型升级的代表。
首钢赛车谷总体规划面积8.13平方公里,目前先行启动核心区域2.4平方公里,涵盖汽车运动、工业遗址公园、娱乐度假营地等六大功能板块,已经承办了中国超级跑车锦标赛、国际汽联F4方程式中国锦标赛等多项赛事,是国内工业项目成功转型升级的代表。
未来,首钢赛车谷将以汽车运动为引擎,聚焦汽车运动及汽车后市场产业,配套文化商业旅游产业,发展成为中国汽车运动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艺术村落”筑巢引凤 北戴河乡村很时尚
第三站:北戴河区北戴河村
位于秦皇岛市北戴河区西北端的北戴河村,是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古老村落,这里景色秀美,旅游资源丰富。从2015年美丽乡村建设开始,全村在生态优先、绿色宜居的基础上,以传承文化、打造特色、促进转型、提升风貌为路径,把文化、旅游、产业等多种元素融入了乡村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水岸田园、艺术村落”。
北戴河村是名副其实的“水岸田园,艺术村落”。长城网记者 武佩剑 摄
“几年来,北戴河村吸引社会投资3000余万元,建成100 余家特色鲜明、主题突出的艺术、手工、民宿院落,形成了农旅融合、文旅融合的发展格局。”北戴河区乡村振兴示范区管委会工作人员祖琳琳说,游客服务中心项目、戴河下游生态修复工程、环村疏解路工程、五人制足球场项目……一系列新“硬核”项目也已经完工,乡村振兴项目集聚效应正逐步显现。
北戴河艺术村落风景宜人。长城网记者 武佩剑 摄
如今,北戴河村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入住游客1.2万人次,全村年营业收入600万左右,村民人均纯收入常年位于全省前列。
北戴河艺术村落的提档升级,正是秦皇岛将生态建设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的生动写照。在这里,一条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越来越清晰。
板栗结出“致富果” 绿色山货出满乡
第四站:青龙满族自治县肖营子镇
十一假期,走进青龙满族自治县肖营子镇五指山村,由远及近,视野所及到处是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的板栗树。秋风习习,漫山遍野的板栗树轻轻摇曳。步入山坡上的板栗园,山路上和树坑内散落着浑身带刺、已经剥出板栗果实的栗蓬。
板栗种植已经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长城网记者 郭政 摄
肖营子镇副镇长刘松边走边向记者介绍,当前板栗采收进入后期,即将结束。现在全镇种植面积达到了13万亩,可以说是“全国板栗第一镇”。
“肖营子镇大规模种植板栗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经过多年发展,板栗种植已经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以2020年为例,全镇种植板栗树总株数超过了410万株,年产量7600吨,产值接近1.7亿元,户均增收达到6000元。”刘松给记者列出了板栗这一绿色产业创造的经济价值。
青龙满族自治县百峰贸易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的工人正在筛选板栗。长城网记者 郭政 摄
山上,万亩板栗十里飘香;山下,收购筛选加工正忙。位于山脚的青龙满族自治县百峰贸易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生产线上对收购板栗进行筛选包装。青龙县政府驻企代表杜青刚介绍,今年秋季,百峰公司已经收购板栗6000吨,超过全县总产量的十分之一。
“世界板栗看中国,中国板栗看燕山,燕山板栗看青龙。青龙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所产板栗果粒均匀饱满,果肉甘甜,糯性强,易剥皮,被誉为‘京东板栗王’,不仅深受国内消费者欢迎,还远销日本,受到日本消费者的青睐,青龙板栗占到日本糖炒板栗市场份额的80%。”杜青刚自豪地说。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秦皇岛市充分挖掘绿色生态价值,让青山长出“金子”来。
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高城乡文化品质;深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些不仅是秦皇岛市始终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缩影,更是通往建设一流国际旅游城市宏伟目标的必由之路。
产业与环境相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一场关乎辖区群众福祉、永续发展的绿色变革正不断推进。
一幅山海港城、绿色梦想的美好图景正有序铺展。
策划:杨日明
监制:杨利光
统筹:王震军
文字:王震军 祖迪 张琦 李琦 郭政
视频:武佩剑 郭政
出镜:王震军 祖迪 张琦 李琦
编辑:祖迪
海报:武佩剑
责任编辑:祖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