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不仅是隔离的屏障,
同时还是联系内外的纽带。
它不仅是一道墙,其实也是一座桥。
相信在许多人的印象中
修筑长城的初衷只是为了防御,
可在历史上更多时间里,
它其实也是民族间贸易与融合的平台。
是关口,也是开放的门
张家口大境门有着近四百年的历史,
它作为长城关口,却被称作“门”。
也许因为比起绵延万里的拒敌之墙,
长城的这个部分更多的却是开“门”迎客。
相比于军事,这里的色彩更为商业。
早在1571年,大境门还未开豁建口之时,
门外元宝山一带的边境贸易就十分频繁。
后来逐渐形成了“贡市”和“茶马互市”的边贸市场。
再到后来,
来自蒙古草原和欧洲腹地的
牲畜、皮毛、药材、毛织品、银器等货物
在此处换成丝绸、茶叶、瓷器、白糖,
于是张家口变成了“陆路商埠”、“皮都”,
而大境门一带也一跃成为古代中国北方国际贸易的内陆口岸。
时光荏苒,
如今的张家口大境门景区商业街,
从剪纸到黑陶,从肉石到杏脯,
各种带有地方特色的商品在口街上售卖。
繁华胜过往,
交融见新貌。
是碰撞,也是交融
遥想当年,即便是在边关最紧张的时候,
长城也保有内外边民进出的通道。
金山岭长城沙岭口就是其中之一。
长城主要是为了防御而建,
但历史上各个朝代向长城沿线
广大地区移民、屯田,
长城区域的征战本身
竟在客观上起到了促进民族融合的作用。
长城不是一道孤零零的防御墙,
长城脚下,内外区域其实是古代各民族交错杂居的地方,
这里虽有互相对抗,
却又互相学习,
以至共同生活,
自此产生了广泛的民族融合。
长城的建造者可能没有想到,
成千上万的关隘,
成为联系长城内外的纽带。
长城内外是故乡。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就在这漫长的碰撞与融合中逐渐形成。
是一道墙,也是一座桥
长城不只是一道墙,
更是一座桥。
长城不只是军事工程,
更是文化符号。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
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
不仅如此,
它承载的世界文化遗产价值,
以及和平、包容、合作的精神,
也被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朋友认可。
他们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登长城,拍长城,画长城,爱长城。
长城,已成为弘扬中华文化、
促进世界文明繁荣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纽带。
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
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
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
而作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
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
长城促进交流,展现开放的一面与丝路不谋而合。
丝路悠悠,长城漫漫,
如今它们再度相逢,
必将迸发更为灿烂的文化艺术交流的火花!
(综合自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长城网等,图片来源:河北日报、长城网)
责任编辑:王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