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云长镜头|一汪碧水,映出美丽河北



如果说森林是生态之“肺”,

那么湖泊湿地就是生态之“肾”。

从“华北明珠”白洋淀,

到“东亚蓝宝石”衡水湖,

从邯郸永年洼国家湿地公园,

到唐山曹妃甸南堡湿地公园,

碧波荡漾,鳞潜羽翔,

灵秀,成为美丽河北的崭新名片。



图片来源:新华社



华北气候的调节器

白洋淀,

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

总面积366平方公里,

大小淀泊143个。

上承九河、下注渤海,

守护着华北生态系统的平衡。



图片来源:新华社


尽管平日水深不过3米,形如浅碟,

但当最高水位达到10.5米时,

蓄水量可达10.7亿立方米,

堪比一个大型水库,

  这使它成为大清河水系最重要的蓄滞洪区。

除了蓄洪抗旱,白洋淀还在改善区域温湿、

调节区域气候上不容小觑,

是名副其实的“华北之肾”。



 

然而如此重要的气候调节器,

曾经一度却在自然和人为的各种因素下

面临着缺水、污染等严重问题。

 


坚决不让一滴污水流到淀里

 近年来,

河北坚持控源、截污、治河、补水并举,

整治修复白洋淀生态系统。

通过改善上游流域生态,

入河污染负荷持续削减,

上游入淀河流水质实现了跨越式改善。


 

通过解决四大内源污染:

淀区底泥累积污染、原生村落生活污染、

水生植物释放污染、旅游航运次生污染,

2020年白洋淀湖心区水质达到Ⅳ类,

化学需氧量浓度为每升23.7毫克,同比下降9.51%,

达到十年来最好水平。

  通过常态化补水机制的建立,

白洋淀水多了、水清了,

水生态系统逐步恢复。

 

“坚决不让一滴污水流到淀里”

代表着河北治理、修复白洋淀生态系统的决心。

 

水清景美入画来


 

经过实施一系列治理措施,

白洋淀生态环境和水质发生了历史性新变化。

入淀河流水质实现持续改善,

湖心区化学需氧量浓度同比下降9.05%,

接近Ⅲ类水质标准。



 

通过科学设置白洋淀禁渔期,

累计增殖放流水生生物苗种1.5亿多尾,

白洋淀多年未见的鳑鲏鱼、黑鱼、嘎鱼等物种重新出现。

野生鸟类不断增加,种类记录增加到214种。

 

“华北明珠”白洋淀焕然一新,

愈加光彩夺目。



 





华北地区单体水面最大的内陆淡水湖

与历史悠久的白洋淀不同,

衡水湖只有几十年的历史。

1973年开始恢复蓄水的衡水湖,

是通过冀码渠引来的滏阳河水;

其后,主要是通过引黄入冀工程引来的黄河水;

黄河缺水的2005年,还曾向岳城水库引水。

如今已是华北地区单体水面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泊的衡水湖,

也曾经历从黑到绿的蜕变。



上世纪90年代末,

衡水湖沿岸的工矿企业很多,

有的企业工业废水不经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到衡水湖中,

水质最差曾到过劣五类。

2000年以来,

随着自然保护区的申请、设立、升级,

衡水湖环境治理力度越来越大。

衡水颁布了保护区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

要求有污染的工厂、饭店、养殖厂限期迁出。

之后湖区周边陆续搬迁了400多家企业、作坊,

还拆除了60多万平方米有碍观瞻的建筑物,

封堵了所有的入湖排污口。


 

同时加大水生态修复和内源污染治理力度,促进河湖休养生息。

2018年至2020年,

衡水市每年开展蒲草平衡收割,减轻蒲草腐烂沉积对水体产生的影响。

2020年4月,在禁渔期的基础上,

衡水市设立了全年禁航、禁捕、禁钓区域。

加大力度实施衡水湖生态补水工程,

2020年共向衡水湖补水5130万立方米,

达到历史最高水位21米,

确保了衡水湖生态水位。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京津冀最美湿地


 

静谧的湖面泛着金光,

一阵风起,湖中成团成簇的芦苇起伏摇曳,

水鸟三五成群沿湖面低飞。

一湖蒹葭一湖花,一湖鸥鹭一湖鸭。

经过一系列治理,

如今的衡水湖,

已成为享有东亚地区蓝宝石、

京津冀最美湿地、京南第一湖众多美誉的旅游圣地,

成为拥有水域、沼泽、草甸、滩涂、林地等

我国北方极具稀缺性和典型性的内陆湖泊湿地生态系统,

成为南迁北徙的鸟类优良的栖息地和庇护所。


 


其实许多“湖”、“淀”、“水库”、“淖”……

在自然地理资源类型划分上,都属于湿地。

比如问起湿地,很多人第一个脱口而出的名字

往往是作为河北省首家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的衡水湖。

其实河北的湿地可不只衡水湖,

河北的湿地面积94.19万公顷,

最大的特点是类型丰富且齐全,

包括5个湿地类、19个湿地型。

湿地是魅力无限的,

尤其在水资源相对短缺的燕赵大地上,

它的存在,静静润泽着人们的生活。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邯郸永年洼国家湿地公园,

 环抱着一座2600多年历史的广府古城。

永年洼和白洋淀、衡水湖一样,

都曾切身感受过缺水之痛,

靠补水逐渐恢复。

到2010年仅剩2.61平方千米,

水面面积严重缩小,

自此开始,

永年洼多次通过滏阳河和上游东武仕水库补水,

水面面积逐渐恢复到现在的5.989平方千米。

2014年邯郸市水利局与北京大学等单位合作,

建立了滏阳河在线监测系统,

可以实时监测滏阳河和永年洼湿地上游水量、水质和水文气象信息。

自那之后,滏阳河向永年洼的补水量更精准,

永年洼止住了缩减的趋势,开始一点点长大。

如今航拍视角下的永年洼,水道交错,宛如迷宫。


视频来源:新华社 

除了永年洼国家湿地公园,

还有唐山曹妃甸南堡湿地公园,

怀来官厅水库国家湿地公园等等

水域和生态都在变优、变美。

 



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

让广大群众共享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美景,

是河北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大决心。

今年1至6月,白洋淀8个国考点位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Ⅳ类。

府河、孝义河、瀑河、白沟引河等4条主要入淀河流

及上游流域50个河流断面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Ⅳ类,

为近10年来最好水平。

衡水湖水质总体常年稳定在Ⅲ类水平,

万亩生态林海犹如绿带缠绕,

保护区鸟类由2000年的286种增加到现在的327种。

京津水源地水质越来越好、

华北地下水大漏斗水位止降回升、

人居环境越来越美……

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

全省水环境已然变了模样。

 

(综合自:北京日报、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长城网等,图片及视频来源于新华社、长城网、河北新闻网、视觉中国等)


责任编辑:王硕 周咨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