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新局面 见到新气象⑥|激活优秀传统文化“一池春水”


制图:许晓星

长城网记者 郑梦婷 王璇 陈学涛

“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其丰富内涵,以利于更好坚定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

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承德考察了当地的“文化名片”——承德避暑山庄、普宁寺、承德博物馆。

循着总书记的“文化足迹”,今日之河北,正在走出一条传承历史文脉、赓续红色血脉、激发时代活力、激扬文化自信的传统文化保护利用之路。

摸清家底,文化遗产科学有效保护——

“文物保护是留根,更是护魂,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省文物局局长张立方说,我们要通过努力发掘文物的价值,让这些文化遗存、历史信息、前人智慧等得以最完美、鲜活、原汁原味地呈现,让历史文脉更好传承下去。

河北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文化灿烂,遗存丰厚。全省共有不可移动文物33943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4项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91处,居全国第三位;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963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6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6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90个;全省博物馆152家,免费开放137家,国有馆藏文物1402448件。


承德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现场办公会。承德市文物局 供图

文物保护工作“成绩单”尽显河北自信。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北省积极谋划开展考古工作,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强化文物科技支撑,稳步推进雄安新区、北京2022年冬奥会张家口赛区文物保护工作。抓好清代皇家陵寝、正定古城、蔚县古堡等重点工程,推进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大力推进博物馆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全省文物事业全面发展,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文物保护格局初步形成,保护文物的社会共识进一步深化。

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长城、大运河、承德避暑山庄等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河北省加快推进长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谱写文化遗产保护的新篇章。



“长城之约——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宣传推广活动”现场。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 供图

山海关区旅游文化广电局党组副书记、局长冯振说,“在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时代背景下,山海关作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重点建设段,协调推进长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的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

大运河沧州段的“侠武商贸”景观风貌。资料图

水波动,文化兴。“我们高度重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把它作为坚定文化自信、增强人民福祉的重要工程。”全国人大代表、沧州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李丽华说,沧州市在全省率先启动《沧州市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草案)》立法程序,为大运河文物保护工作提供法律保障。并且组织沧州运河母亲河文化大讨论,挖掘出举世闻名的杂技文化、武术文化、水工文化,用心用情讲好新时代大运河故事,展现大运河文化名城风采。

创新方式,文脉传承弦歌不辍——  

从满城汉墓文物图案登上年轻人手里的马克杯,到丰宁满族剪纸图案绣上现代少女的旗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走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路上,这些文创产品,不仅引导人们去探寻历史故事,还以新创意创造着新价值。


避暑山庄文创雪糕。长城网记者 廉明坤 摄

“文创产品让文化遗产‘活’了,更多的人爱上了传统文化。”承德市旅游协会副会长舒建华介绍,近年来,承德避暑山庄注重挖掘历史文化内涵,相继研发出32个系列、近千款兼具山庄文化与时代特点的文创产品,兼具文化性、故事性、趣味性、创新性、实用性。


“‘乐享河北’非遗会客厅”开展仪式现场。资料图

“‘乐享河北’非遗会客展厅的落成,为全省非遗保护传承提供了一个重要展示平台。”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那书晨说,非遗会客厅是广大群众走近非遗、认知非遗的一扇窗口。作为河北省首个省级层面的非遗展厅,它将河北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近20年来取得的可喜成果进行了系统的展览展示。截至目前,全省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共6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63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990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818项,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810项。


“传承非遗有我在”打卡区。长城网见习记者 吴思影 摄

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在新时代迸发出新活力。“十四五”时期,河北省不断推动河北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通过探索“文物+非遗”“文物+文创”等新模式,推动越来越多的文博馆所与不可移动文物结合自身特色和实际情况,转化为廉政文化教育基地、非遗展示基地、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等,常态推出展览、展示、研学等线上线下活动,实现“古”“今”相融合的文化再创造,也使文物焕发新活力,绽放新风采。

培根筑魂 打造红色文化新高地——

“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

河北革命军事馆里的革命历史文物。长城网记者 王棋 摄

河北是革命文物大省,价值高、影响大、内容丰富、类型多样。涵盖以李大钊故居、布里留法工艺学校旧址、育德中学旧址为代表的五四运动时期,以晋察冀、晋冀鲁豫相关旧址为代表的抗日战争时期,以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及华北人民政府、华北局城工部为代表的解放战争时期,以塞罕坝精神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包括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800余处(含参照革命文物管理的遗存遗迹),可移动革命文物26000余件/套。

保护好革命文物,传承好红色文化。“为显著改善革命旧址的保护状况和展示利用条件,在全省推出一批优秀保护案例,河北推动实施了全省革命旧址维修保护行动计划,对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和示范意义的革命旧址实施重点保护工程。”河北省文物局革命文物处处长赵仓群介绍,比如实施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等保护修缮工程,提升冉庄地道战遗址等展示手段,完善晋察冀边区政府及军区司令部旧址等“三防”设施。


革命圣地西柏坡。资料图

河北多措并举激活革命文物的生命力,让革命文物真正“活”起来。今年,河北省系统梳理了省内红色文化和旅游资源,推出“建党先驱”“抗日烽火”“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砥砺赶考行”“筑梦新时代”五大主题红色文化线路,把旧址遗迹变成党史课堂,把文物史料变成党史教具,收效良好。5月1日,河北省党史学习教育主题红色文化线路举行了全媒体采访直播活动,网上总浏览量超过1200万人次。

从《河北省长城保护条例》正式实施到《河北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专项规划》编制,从“这么近 那么美 周末游河北”到“爱家乡 游河北 发现身边的美”,河北深挖文化内涵,保护和传承并行。

未来已来,河北省将继续深入挖掘文旅资源潜力,持续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切实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作出贡献,努力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责任编辑:郑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