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河北11个设区市陆续召开党代会。
未来5年,
各地发展目标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
生态文明事关人民福祉,事关民族未来。
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一体推进治山治水治气治城,
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
在生态文明建设上,
河北各地因地制宜、各显其能。
石家庄:突出抓好大气污染防治
石家庄
坚决打赢生态环境治理攻坚战
突出抓好大气污染防治,
确保空气质量稳定“退后十”,
一体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坚决落实碳达峰碳中和任务
持续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交通运输结构,
确保如期实现目标。
坚决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落实生态环保责任,
加强生态环保监管执法,
强化生态文明宣传引导,
让绿色低碳生活成为新时尚。
承德:强力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
承德
坚持以更高标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以更高质量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以更高层次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让全市3.95万平方公里的山川林草丰茂,
让1500条河流岸绿水清,
让紫塞大地的空气清新宜人,
让19.4万亿的自然资源资产转化增值,
强力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
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张家口:打造碳达峰、碳中和先行城市
张家口
高质量建设可再生能源示范区,
建成首都绿色能源供应基地和冀北清洁能源基地,
打造碳达峰、碳中和先行城市。
构建绿色发展体系,
加快创新绿色高质量发展。
立足建成“首都两区”,
坚持以绿色生态为基础、
以绿色城镇为载体、
以绿色产业为支撑、
以绿色能源为动力、
以绿色交通为血脉,
全面提升发展质量效益,
努力把生态兴市、生态强市的新路走实走宽阔。
秦皇岛:生态环境质量处于京津冀城市群前列
秦皇岛
加大美丽港城建设力度,
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推进山水林田湖海沙系统治理,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落实好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
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
大气、水、土壤、绿化等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向好,
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
系统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能力显著增强,
城乡人居环境更加舒适美丽,
生态环境质量处于京津冀城市群前列。
唐山:一体推进治山治水治气治城
今后五年,
唐山将突出大气污染治理,
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
一体推进治山治水治气治城,
推进绿色发展实现新跨越,
坚决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推进系统性生态修复,
全力建设美丽唐山。
廊坊:擦亮高质量发展新名片
廊坊坚持把绿色作为最美底色,
擦亮高质量发展新名片。
今后五年,
廊坊市统筹产业结构、能源结构、
交通结构、农业结构调整,
实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
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
留住蓝天白云,建设水润之城,
保持净土城乡,深化创森增绿,
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保定:全面建设“山水保定”
今后五年,
保定把碳达峰、碳中和
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
并以此为导向和标尺,
全面建设“山水保定”,
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范例。
开展生态治理提质行动,
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开展国土绿化提速行动,
统筹推进“一核三带八廊十片林,
五库九河十湿地”总体布局。
开展生态制度构建行动,
完善生态文明绩效考核、终身责任追究制度。
沧州: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沧州
今后五年,
沧州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
深入推进水污染防治攻坚,
深入推进土壤污染防治攻坚,
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政策要求,
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在全面建设美丽沧州中实现新跨越。
衡水:厚植幸福美好新生活的生态本底
衡水自然淳朴、丽质天成。
今后5年,
衡水坚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加快推进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工程,
大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厚植幸福美好新生活的生态本底,
让衡水人民在天蓝地绿水秀中共享幸福美好。
邢台: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可持续发展
今后五年,
邢台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坚决抓好水污染治理,
坚决抓好土壤污染防治,
打好生态环境治理攻坚战。
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和修复,
加强山体保护与修复,
全力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
持续推进生态修复。
始终保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定力,
促进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
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树立邢台对外新形。
邯郸:全力推动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今后五年,
邯郸坚定不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全力推动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加大生态修复力度,
以碳达峰、碳中和引领绿色发展,
打造青山常在、绿水常流、空气常新的美丽邯郸,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责任编辑:郭宇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