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晚,随着残奥冰球一队与二队的第二场正赛在国家体育馆结束,为期10天的“相约北京”冰上项目测试活动在北京冬奥会倒计时300天这一天落下帷幕。10天、5座场馆、7项赛事。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完成了建成后的赛事“首秀”,“水立方”成功变身“冰立方”,国家体育馆、五棵松体育中心、首都体育馆在实现夏冬项目转换后,完成了重要的实战检验。国家体育馆在两天内完成了从冬奥冰球场转变为冬残奥冰球场。尤为可贵的是,部分场馆邀请观众进场观赛。4月2日,约600名观众走进“冰立方”;4月4日,约1000名观众走进五棵松体育中心。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北京2022年冬奥会北京赛区5座冰上项目场馆。
国家速滑馆,又称“冰丝带”,是北京冬奥会唯一新建的冰上竞赛场馆,与“鸟巢”、“水立方”共同组成了“双奥”之城的标志性建筑群。
国家速滑馆拥有亚洲最大的全冰面设计,冰面面积达1.2万平方米。同时,“冰丝带”是冬奥历史上第一个使用二氧化碳作为制冷剂的速度滑冰场馆,在北京2022冬奥会期间将承担速度滑冰项目的比赛,共产生14块金牌,是冬奥会产生金牌数量最多的场馆。
国家游泳中心,又称“水立方”,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水立方”将转换为“冰立方”,作为冰壶项目、轮椅冰壶项目的举办场馆。
作为“双奥场馆”的国家游泳中心可通过“水冰转换”的可持续改造方案,在“水上功能”和“冰上功能”之间自由切换,同时具备开展水上运动、冰上运动及各类大型活动的能力。赛后,该馆将在游泳季和冰上季之间不断切换,春夏秋三个季节用于水上运动,冬季用于开展冰上运动。
在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5个冰上场馆中,国家体育馆拥有4项“之最”:建筑面积最大、坐席最多、运动员最多、赛事构成最复杂。从2018年起,国家体育馆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升级改建工程,并新建了冰球训练馆,由于训练馆外立面装饰着晶莹剔透的玻璃,国家体育馆又被成为“冰堡”。
经过改造,国家体育馆将承办北京2022冬奥会男子冰球和冬残奥会残疾人冰球的比赛。冬奥会后,国家体育馆还可开展花样滑冰、短道速滑等项目,并具有夏季运动项目的多功能转换能力。
首都体育馆是国内第一座人工室内冰场,也是北京功能最多、适用范围最广的体育馆之一。北京2022年冬奥会期间,首都体育馆将承办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比赛,并产生14枚金牌。
首都体育馆也是北京冬奥会改扩建竞赛场馆工程第一座完工的竞赛场馆。由于花滑比赛是冬奥会最美的冰上运动,首都体育馆一直致力于用最新、最高科技的声光电技术打造“最美的冰”。
五棵松体育中心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篮球比赛场地,还承办过男篮世界杯、CBA联赛等大型篮球赛事。这里将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上作为冰球竞赛场馆亮相。
五棵松体育中心现已成为可在6小时内切换篮球、冰球两种比赛模式的场馆,并能在30m×60m冰面和奥运标准的26m×60m冰面之间转换,以达到承办冰球、短道速滑、花样滑冰三项赛事的标准。
责任编辑:白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