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视频丨郭老师来了,鸡冠山忙起新农事

长城网记者 冯立华 闫航 邢丁

“咔嚓咔嚓咔嚓……”

循声望去,唐山滦州鸡冠山上,果农们利落地修剪着苹果树枝。

3月中下旬,正是苹果树花前复剪的季节,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研究员、李保国团队核心成员郭素萍带着河北富岗李保国128科技服务小分队来传授致富“苹果经”。

“郭老师来了,服务小分队的老师们来了。”一眨眼的功夫,果农们就围上了远道而来的专家们,急切地等着“开讲”。

郭素萍握着剪刀,一边示范一边细致地给果农讲解:“大家在剪枝的时候,要把这种长势弱、过密的花枝剪掉。”郭素萍指着一根较粗的苹果枝接着说,“把住枝条并向剪口外方轻推,这样可以保持剪口平滑。”


郭素萍(右)正在指导果农杨任臣剪枝。长城网记者 冯立华 摄

一旁的果农杨任臣目不转睛地看着,生怕错过了哪个细节。“专家们常来,我们就不会吃没技术的亏了。”杨任臣摸着后脑勺憨笑着说。

追着春光,赶着农时,又是一年春忙时。

这些年,郭素萍几乎每年都有超过300天在外出差。今年63岁的郭素萍看起来精神头很足,其实高血压和糖尿病让她有点儿力不从心,但她总说:“农时大于天,一刻不能耽误。李保国老师一辈子除了教学就是在山里扶贫,2016年4月,他走得突然,想干的事没干完,我就接着他的活儿干。”郭素萍泪水在眼里打转,望向眼前的的这片苹果林,“接力‘太行新愚公’,不是我一个人在前行,是一群人在前行。”

河北富岗李保国128科技服务小分队队长杨双奎可以说是团队里最忙的人之一。鸡冠山上,太多的果农与常年户外工作、皮肤黝黑、衣服上时常沾满泥土的杨双奎熟识。“只要电话一响,无论远近,我们都会赶来进行免费帮扶,这一次,来的是鸡冠山。”杨双奎说,仅在手机里,就存下了300多个帮扶地区的联系人电话。


河北富岗李保国128科技服务小分队队长杨双奎正在鸡冠山上为苹果树剪枝。长城网记者 冯立华 摄

分文不取忙讲课,图个啥?

“我的技术是李保国老师免费教的,所以我也不会收一分钱。没有好的技术就没有好果品,没有好果品就没有好收成,我就想把苹果管理技术传给更多的人,让果农产生更好的效益。”杨双奎说,这些年,他和团队走遍了太行山区的沟沟坎坎,北到承德、张家口、唐山,南到沙河、武安……只为将科技扶贫的种子播撒。

忙,一直都是郭素萍的常态。

采访郭素萍,时间已至中午,时不时有电话铃声响起。郭素萍低声地解释说:“都是果农打来的,保国的电话,之前就是助农热线。”接完电话,郭素萍目光缓缓望向鸡冠山上李保国的雕像,待她回过神,紧紧地握着手机,“他没有走远。”


郭素萍正在通过助农热线,为果农答疑解惑。长城网记者 冯立华 摄

“这个手机用了7年多,现在经常出现黑屏等状况,我还是舍不得换。实在不能用了,我就把它收藏起来,作为一个纪念。”郭素萍说,参加2021年全国两会前,儿媳妇担心手机不畅影响开会和为果农服务,给她买了新手机备用。


滦州鸡冠山春景。许左栋 摄

这些春天的故事里,有专家的倾情奉献,有果农的辛勤劳作,也有鸡冠山从荒山变“花果山”的变化。

鸡冠山生态农业产业园是李保国教授生前最后一个山区扶贫开发基地。5年来,按照李保国教授对园区的规划,依托河北农业大学李保国山区开发与林果产业创新团队、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张立彬团队,治理开发绿化荒山,将昔日的荒山秃岭修复成一座集有机蔬菜果品种植、特色养殖、生态恢复和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区,带动周边村镇农民增收致富,在燕山山区蹚出了一条治山富民的新路,成为了燕山山区生态治理的一个样板。


郭素萍(右)一边剪枝,一边和滦州鸡冠山生态农业产业园董事长武铁友交流苹果园管理经验。长城网记者 冯立华 摄

如今的鸡冠山,喜报频传,成为了北京市林业果树科技研究院专家工作站,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两所院校和河北农林科学院石家庄果树研究所的“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基地。


3月的滦州鸡冠山,春意渐浓。许左栋 摄

我们能行!

这句话,不是从果农们口中听到的,而是从一棵棵鸡冠山上的果树、一张张果农的笑脸上感受到的。

“郭老师常来,我这心里美滋滋的”“我可指望着这些‘小花芽’,将来长出好果呢”“我们永远记着李保国老师的好,要把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望着长势喜人的苹果树林,果农们你一言我一句。


责任编辑:冯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