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智慧”助推长征八号成功首飞

长征八号火箭腾云而起、直冲云霄。

长城网12月22日讯(记者 王棋 胡竞文 通讯员 唐阳 魏后福 周清林 李宁)2020年12月22日12时36分,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首飞成功。据了解,长征八号是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主要承载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并兼顾近地轨道和地球同步轨道发射能力。未来将实现发动机回收使用、多频次发射等一系列科技目标,主要承担我国未来商业火箭的发射任务。

长征八号首飞成功的背后,离不开许多航天人默默奉献。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里,3名河北籍业务骨干凭着率真、执著的河北人精神特质,突破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助力火箭准时点火,成功发射,为长征八号首飞贡献出了“河北智慧”。

张春锋正在进行高空加密探测。

衡水小伙张春锋:争当先锋 为火箭提供精准的气象保障

文昌航天发射场气象系统技师张春锋是一名老党员,他始终用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干在平时,冲在前头。凭着自己“不服输、肯吃苦”的家乡精神,日复一日在岗位实践中练就了“一口清、问不倒”的本领。什么气象条件下适合火箭发射?高空急流预警的标准是多少?空中电场探测怎样合理实施?这些问题张春锋都了如指掌。

作为发射场的五大系统之一,气象系统提供了数据采集、危险天气监测预警、高空风和空中电场探测等诸多保障。其中,高空风探测是气象保障的重要一环,确保高空环境稳定对火箭飞行姿态十分重要。

长征八号首秀,不仅考验了发射场多型火箭的综合测发能力,更是对子系统保障能力的检验。为进一步匹配测发总体,气象系统针对火箭设计特点,调整了以往的保障模式,适当增加了高空气象探测频次,并对气象预警指标进行了二次修改明确。

气象探测频次密集,对设备信号会产生一定影响。为解决频率冲突问题,张春锋带领岗位人员认真讨论分析,虚心请教通信专家,并进行了相应实验,改变了气象仪器使用频段,有效避免了信号干扰的问题。

“长征八号运载火箭首飞意义重大,作为共产党员,更要带头冲在前面,全力干好工作,为火箭成功发射贡献力量!”张春锋说。

李乃铮正在检测线路。

三河小伙李乃铮:以苦为乐 认真负责做好发射场的一颗螺丝钉

航天人的奉献精神和责任心是什么样子?每当旁人开玩笑说,也许以后你就不负责这块工作了,不用干得那么细致,李乃铮都会回答:“至少我要把所有资料整理好再交给别人,不能‘甩锅’。”

李乃铮是文昌航天发射场的一名助理工程师,他所在的通信系统,承担着发射场图像通信、指挥调度、通信网络维护以及电话保障等业务。自2016年来到发射场至今,李乃铮已经参加过大部分岗位的工作。

说起他的苦中作乐,还要从他负责技术跟踪发射场某项目一期工程谈起。发射场是国家航天事业的重要一环,把发射场安防系统建设好、运行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安防系统设备遍布在发射场各个点位,为了确保资料详细准确,李乃铮骑着电瓶车逐个点位、逐条信息核对,硬是用一组电瓶车报废的电池,换来了近300页、6000余条通信信息。

在本次长征八号遥一任务中,李乃铮负责发射日参观区的音视频设备设置。这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在发射前几天他都日夜连轴转,把所有设备状态都掌握清楚、各个事项都协调有序。

在岗位人员心里,他是值得依靠的“主心骨”:“许多航天人没有机会亲眼看航天发射,而我却能够把发射实况分享给所有观众、和大家一起分享观看发射的快乐,这是一项满满幸福感的工作。”

当“01”指挥员的倒计时声响彻参观区、火箭腾空而起时,参观人群激动欢呼起来,李乃铮心中也感到了一份特殊的自豪。

张凯正在操作设备。

唐山小伙张凯:技艺双馨 为火箭低温推进剂提供品质保证

化验系统是火箭推进剂品质确认的关键一环。为了确保火箭发射流程正常开展,所有的化验工作都在发射前一天完成。时间紧、任务重,幕后工作者们纷纷亮出“绝招”,唐山小伙张凯就是其中一员。

液氮、液氧推进剂化验被誉为最为繁忙的工作岗位,点多面广任务重是他们工作的最大特点。张凯作为岗位操作手,通常一次化验出的样品数量有近百个,出具报告一百余份。

经过4年的工作磨练,张凯练就了“把脉断诊”的绝活。在一次化验中,张凯通过一组异常的测试数据,断定样品存在问题。在经过后期核实后,果然从样品中发现了端倪,避免了一次严重错误。通过不断学习和努力,张凯已经成为可以独当一面的岗位操作手。

张凯在完成化验工作的同时,也注重提高岗位人员的安全意识。“液氮、液氧化验要带好防护装具,要及时通风防止气体聚集。”张凯每一次培训岗位人员都要不厌其烦地说。

记者了解到,在发射场中,河北籍的科技工作者还有很多,他们默默坚守在一线,用“河北智慧”共同助推长征八号运载火箭首飞,让我们为他们点赞,为中国航天喝彩!

责任编辑:刘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