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劳模•学习的榜样⑤】“植保人”康爱国:初心在,不拼命事不成!

长城网记者 张艺萌 刘澜澜

【人物档案】


康爱国,男,1965年11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正高4级),河北省第十二届、十三届人大代表。1984年10月参加工作,一直在河北省康保县植保植检站从事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植保新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及研究工作37年。2020年,康爱国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康爱国正在田间地头研究病虫害。(资料图)

【人物故事】

作为一位受人认可的病虫害专家,康爱国认为,是工作成就了自己。

“我父亲就是从事植保工作的,受父亲的影响,我从小就对农业病虫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康爱国说,“我父亲六十年代从保定农校毕业,自愿到康保县支边,从事了植保工作,一干就是三十多年。”

1984年9月,康爱国的父亲由于身体原因,离开了他喜爱的工作岗位,把植保事业的梦想寄托在了康爱国的身上。这一年,康爱国怀揣父亲的梦想,走进康保县农业局植保站当上了一名病虫测报员。谁知,这一干也是三十多年。

这位河北省特等先进工作者,37年来一直承担国家重大病虫害草地螟、粘虫等系统监测任务。他放弃节假日,常年累月坚持病虫害系统野外调查,以坚韧的耐心和毅力,克服枯燥和乏味,坚守植保工作第一线。

2020年,康爱国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草地螟系统监测的 “侦察兵”和“前哨”

田间地头,就是康爱国的工作间。一到夏天,康爱国就需要忍受坝上地区强烈紫外线照射,皮肤被晒得脱皮,脸和身体裸露的地方被晒得黑紫,中暑是常有的事。

康爱国正在为当地农民传授病虫害知识。(资料图)

遇上田间调查,康爱国还要忍受蚊虫叮咬,常常是上午下田一身水,下午下田一身汗。这么多年骑摩托车下乡调查,落下一身病伤,头上现在还有下乡车祸留下的缝合十一针的伤疤。

在这样艰苦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条件下,康爱国收集、整理和积累了大量详实的一手资料,同时还留存了上千种昆虫标本和上万张科研图片,为开展重大病虫发生规律研究和指导防治提供了依据。

草地螟监测预警是世界性难题,康爱国对这项世界难题发起挑战。“只要耐下心来研究,一定会有所收获”。这是康爱国一直的信念。

“目前康保县草地螟系统监测资料长达35年以上,在国内是年代最长、最完整的。缘于此,我们植保站被国家测报处称为草地螟系统监测的 ‘侦察兵’和‘前哨’。”作为草地螟主要研究人员之一,康爱国多次参加国家、省、市科研的推广项目,获得多项创新研究成果,其中采用马尔科夫链理论率在国内率先完成了草地螟数学预测模型,解决了困扰我国草地螟长期或超长期预报的瓶颈问题,连续8年长期预报准确率100%。

贴心的“农业科技指导员” 助力增产增收的“活财神”

多年来,康爱国针对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薄弱的县情实际,开展调查研究,先后引进完成试验、示范项目113项。

2000年以前, 坝上地区胡萝卜田除草全靠人工,苗小草多,一天下来不仅费工,劳动强度还特别大。为了改变这一现状, 他多次试验筛选出高效胡萝卜田除草剂,与人工除草相比,每亩除草成本由85元下降到15元,功效提高5至6倍。此外,他还深入全县15个乡镇160余个村共800余块麦田进行莜麦坚黑穗病害发生情况普查,光调查样点就多达4000个,准确掌握了病害发生动态,挽回经济损失2000余万元。

康爱国正在研究样本。(资料图)

那时的康爱国,在县植保领域早已小有名气,一些种植公司和合作社瞅准了这块“金子”,想用高薪将他挖走,但都被他婉拒。在康爱国看来,让当地老百姓把粮食种好,是他的本分,也是最有价值的事。

康爱国手机里存有许多农户和合作社的微信、电话,生产上出现问题能通过网上解决的就及时解决,不能确定的就到实地了解情况。

“老康是贴心的‘农业科技指导员’,更是帮助我们增产增收的‘活财神’!”康保县农业局局长刘栋军说。

康爱国正在研究样本。(资料图)

37个寒来暑往、37载春夏秋冬,经受过风沙的肆虐、感受了致暑的骄阳、尝受了刺骨的寒风,更经历过挫折与失败,但康爱国始终无怨无悔坚守在植保工作第一线。

“您接下来的目标是什么,还会一直做下去吗?”面对记者的提问,康爱国的回答直截了当:“我会一直践行当年日记写下的那句话:植保人,初心在,不拼命事不成!为了乡村振兴,为了大地丰收,我愿倾尽所学,燃尽生命。”

责任编辑:刘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