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新视线】河北自贸试验区曹妃甸片区:“试验田”里开出“创新花”

 长城网讯(记者 胡晓梅  烟成群)河北自贸试验区曹妃甸片区成立一年来,完成省级制度创新115项,形成自主创新7项,大数据+船舶交通智能服务系统、海事静态业务“两集两同”办理新模式两项项案例被推荐上报国务院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形成了7项改革试点经验案例,其中4项入选了《河北自贸试验区首批制度创新案例》。日前,长城新媒体邀请到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曹妃甸片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徐建强、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曹妃甸片区自贸制度创新局创新专员李想、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曹妃甸片区自贸协调联络局招商代表袁琦做客演播间,介绍曹妃甸片区一年来的创新发展情况。  

 “自贸新视线”系列访谈节目现场。长城网记者 张建勋 摄

 “大数据+船舶智慧交通管理服务新模式”是曹妃甸片区最大的创新亮点。该模式下的船舶交通智能服务系统能够实现船舶抵港锚位自动推荐、船舶进港计划自动排序、船舶进港航行时间自动推算、船舶进出港航路监控、气象预警信息推送等一系列先进实用的功能,可为到港船舶提供全过程、全方位服务,在完善海事监管能力、提升海事服务保障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为河北沿海地方经济的科学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

作为河北自贸试验区唯一临海片区,曹妃甸片区拥有深水岸线69.5公里,常年不冻不淤,是世界级钻石良港,已建各类生产性泊位100个,设计通过能力4.8亿吨。目前已开通航线110条,可直达日、韩、英、美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均往来船舶6000艘次。曹妃甸片区正在加速化工、集装箱等专用码头建设,完善待泊区、锚地等基础设施,实施航道等级提升工程。2020年预计完成货物吞吐量4亿吨,加速推进港口由集疏中心向分拨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服务中心转变。

曹妃甸片区紧邻岸线有存量土地100多平方公里,是典型的前港后厂发展模式,具有临港产业低成本聚集的先天优势。目前建成西北内陆港13个,开通了曹妃甸港至乌兰巴托的中欧班列,8月26日,又开通了通往欧洲腹地的“唐西欧”中欧班列,再填一条通往欧洲的国际物流大通道。目前,已形成发达的集疏运体系和公路、铁路、海运完善的多式联运交通体系。

曹妃甸片区重点发展国际大宗商品贸易、港航服务、能源储配、高端装备制造等四大产业。针对这些重点产业和重点招商方向,片区出台了具体的奖励政策。在支持国际大宗商品贸易发展部分,奖励政策涉及支持大宗商品交易场所建设,给予落地奖励及交易量奖励;对国际大宗商品贸易企业和期货交割业务给予财政奖励。支持航运及港航服务业发展部分对各类港航服务企业进行给予财政奖励;对于船舶落籍给予奖励和贴息补助;对于航运专业人才,“多式联运”运营,内外贸航线开通及航线物流等方面进行奖励和补助。支持能源储配产业发展部分对能源储配企业发展给予奖励;对保税燃料油供应企业根据供油量给予财政奖励;引进的能源储配龙头企业给予土地、税收、落地、经营贡献等配套奖励支持。支持高端装备制造再制造产业发展部分,对高端装备制造企业、高端装备进口组装再出口产业给予高限额的财政奖励;高端装备再制造企业迁入的给予落地奖励;通过省部级再制造产品认定的和引进配套产业链项目的企业,给予财政奖励。

曹妃甸片区挂牌以来,中石油国际公司LNG进口、中林木材加工、中钢实业矿石筛分混配、中国五矿曹妃甸国际矿石交易中心、原油期货保税交割、航运船舶落籍、北京巴威锅炉、中铁十六局盾构机等重点项目已经落地,截至目前,片区内共签约重大项目241个,总投资672.6亿元,新注册企业1446家,累计市场主体达到2134家,实际利用外资3842万美元,税收9.08亿元。预计截至8月底,完成进出口总额128.18亿元,其中进口额97.93亿元,出口额30.25亿元。

责任编辑:胡晓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