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你看你看,贫困户吃上“旅游饭”

       长城网讯(记者 郭庆敏)“之前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还能在家乡吃上‘旅游饭’。”在河北省灵寿县中山故都景区担任讲解员的施红霞说,她是灵寿县故城村人,过去一直在外地打工,听说家乡的旅游业发展得不错,便赶回来看看,应聘了这份工作,“不出远门就能实现就业,收入有保障,挺好的。”

  像施红霞这样,在旅游景区实现就业的灵寿人不在少数。近年来,灵寿县充分利用生态资源,把“风景”变成产业、将“美丽”转化为生产力,同时,发挥旅游产业的就业创业带动能力,大力实施“旅游+扶贫”战略,全县3500多名贫困人口通过占地补偿、在景区就业、开办农家乐等方式实现增收。

  依托景区发展,灵寿县漫山村部分村民把自家房屋翻盖城宾馆。 马静 摄

  “县委、县政府高度关注乡村旅游的全域发展,引导鼓励有一定旅游资源的乡村开展采摘、农耕体验等旅游接待活动,通过从‘生产农业’向‘休闲农业’的转变,增加村民和贫困户的收入。”灵寿县扶贫办副主任苏亮说,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发展,该县安定采摘园、燕栖湖生态园等20多个乡村旅游点已具备一定接待规模。同时,灵寿还谋划打造了20多个文旅融合、康养度假类新项目,不但丰富了旅游产品类型,还增加了3000多个就业岗位。

  位于灵寿县中部丘陵地区的西庄村,通过农事体验、果蔬采摘、定制农业等,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在用工方面,重点向贫困户倾斜。目前,在村办合作社长期打工的贫困户有25户,季节性打工的贫困户有50户,每户年增收7000到9000元,成为脱贫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

  灵寿县西庄村的绿色生态农家院。

  “在重点景区周边的乡村,绝大多数家庭直接或间接参与了旅游开发,有力推动了扶贫工作的开展。”苏亮说。

  漫山村曾是灵寿县一个交通闭塞的“穷山沟”,很多村民仅靠微薄的田间收入维持生计,人均年收入只有几百元,附近的五岳寨、花溪谷等景区开发后,有的村民开办起农家乐,有的则直接在景区就业,从事保洁、绿化等工作。目前,全村已开办农家乐150多家,有近300位村民在景区务工,村民年收入达到3万多元。

  “现在的生活比原先好多了,不光住上了楼房,村里还在景区给每户安排了摊位,我们家主要经营太阳帽和玩具,一年下来,少说也能挣上大几万元。”漫山村贫困户王艳红告诉记者。

  灵寿县漫山村贫困村民李瑞英在花溪谷景区为花草浇水。 郭庆敏 摄

  “有头脑的搞管理,有技术的开餐馆,会算账的摆摊点。”花溪谷景区负责人苏瑞平介绍说,“目前景区已经安置1800人常年就业,仅附近的陈庄镇就有300多人在这里务工,每天六七辆班车接送村民上下班。

  今年,该公司又加大帮扶力度,与贫困户签订帮扶协议,使县内1400个贫困户实现分红,并为158个贫困户提供公益岗位。

  “通过发展全域旅游,进一步夯实了旅游扶贫的基础,扩大了旅游扶贫的覆盖面。”苏亮说,下一步,灵寿县将继续在壮大旅游产业扶贫上下功夫,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推动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