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2020——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看河北②】微视频|马大姐“菇”事


长城新媒体记者 冯硕 许艳艳 报道

“现在该扎眼儿啦,(香菇)长出来还得等个20来天。”4月24日,保定阜平县龙泉关镇顾家台村香菇种植户马秀英正在自家大棚里忙活。密密麻麻的菌棒整整齐齐摆放在大棚内的铁架子上,据说有15700多个!马秀英逐一抽出,转圈细看菌棒是否存在腐烂,处理完又迅速推进架子里。

马秀英给菌棒扎眼。长城新媒体记者 冯硕 摄

“干了5年啦,这些流程都比较熟悉了。”回忆起最初选择种植香菇的决定时,53岁的马秀英仍印象深刻,“2016年,大棚建好了,让村民包,没人敢,原来大家都种玉米,谁懂这?”

马秀英所在的顾家台村,地处太行山西部深山区,2012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980元,是名副其实的贫困村。

“以前家里穷,全家都靠着老头外出务工的一份收入,2015年,咱们村开始响应全县统一种植香菇的路子,建了50个棚。菇农与公司合作,公司提供菌棒和技术指导,长出来的菇他们收,不用我们考虑销路。我觉得可行,就去找支部,先包一个棚试试。”

扎好眼的菌棒整齐地放置在架子上。长城新媒体记者 冯硕 摄

这一“包”,马秀英第一年就盈利2万元,这让她信心倍增。第二年,她增加到2个棚,一直延续至今。

“第一年那真是啥也不会,好在经常有技术员过来手把手指导,一边学一边干。中间咱遇到啥问题,也能随时打电话问,慢慢地就熟悉了。关键人得勤快,到了出蘑菇的时候,基本上天天不离这儿,早上6点多就得过来,晚上干到12点、1点也正常。这是个麻烦活,有一点照顾不到,就出不来好菇。”

说起这几年的变化,马秀英喜笑颜开,“家里的地都流转出去了,一年有个6000块,去年咱包这2个棚一共挣了6万块。加上老头、儿子外出务工的收入,咱家年人均收入也上万啦!现在儿子从外地回来了,跟我在这棚里一块儿干,老头不忙的时候也过来帮忙。”

说起家里的变化,马秀英喜笑颜开。长城新媒体记者 许艳艳 摄

2019年,顾家台村人均年收入实现16109元,较2012年翻了15倍。全村已于2017年提前实现整体脱贫。

“如今咱也有了一份固定收入,日子越过越好啦!要在以前,连买菜都不舍得。现在吃穿不愁,房子也建成了新民居。女儿今年上高二,正在家里上网课呢!”

说完,马秀英把扎眼机器架好,从架子上取出一个菌棒,放到扎眼器里,呲溜——菌棒从机器里滑下,完成扎眼,掉在地上,马秀英捡起菌棒,重又放回架子上。

顾家台村菌菇大棚航拍图,勤劳致富的故事还在这片土地上继续着。

接近中午时分,大棚外的日头正盛,黑白交错的大棚旁,群山巍峨雄伟。正是春日最美时节,山上的植被翠绿可人,山脚下的小溪流水潺潺。

故事还在继续,好日子才刚刚开始。

责任编辑:芦静